你是本帖的第 13223 位读者
  ≡ 帖子主题:[转帖]《于丹<论语>心得》连载
  • 等级:管理员
  • 积分:5610
  • 金钱:12257
  • 帖数:2177
  • 注册:2005-8-9
  • 状态:离 线
  • 1


第5节:天地人之道(4)



  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:


 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,走到河边,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。老和尚对姑娘说,我把你背过去吧。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。


 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,又不敢问。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,实在忍不住了,就问老和尚说,师父啊,我们是出家人,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?


 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,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,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?


  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,该放下时且放下,你宽容别人,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。


  所以什么叫“仁者不忧”呢?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,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。


  在生活中,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失业,婚变,朋友背叛,亲人离去等等这些事情,它对你是大事还是小事,没有客观标准。


  这就如同划个一寸长的口子,算大伤还是小伤?如果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,她能邪乎一星期;如果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大小伙子,他可能从受伤到这个伤好,一直都不知道。


  所以,我们的内心究竟是做一个娇滴滴的“小姑娘”,还是一个粗粗拉拉的“大小伙子”,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。


  其实,《论语》告诉我们的,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,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所谓“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。


  大家知道,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,除了“恕”字以外,还有一个是“仁”字。


 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?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:“爱人”。爱别人就叫仁。


 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?老师说:“知人。”了解别人就叫智慧。


  关爱别人,就是仁;了解别人,就是智。就这么简单。


  那么,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?


  孔子说: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(《论语?雍也》)


 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,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;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。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,推己及人,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。


  我记得大学英语课本上,有一则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,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:在这个世界上,什么人最重要?什么事最重要?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?


  就这三个问题,举朝大臣,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。


  他很苦闷。后来有一天,出去微服私访,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,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。


  半夜里,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,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。


  那个人说,后面有人追我。老汉说,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。就把他藏起来了。


  国王吓得不敢睡,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。追兵问老汉,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?老头说,不知道,我家里没有别人。


  后来追兵走了,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。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。


 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,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?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?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,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?


  老汉淡淡地跟他说,在这个世界上,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,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,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,一点不能拖延。


 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,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,一下都解决了。


  这个故事,又可以做《论语》的注脚。


  实际上,孔子也罢,庄子也罢,陶渊明、苏东坡直至泰戈尔,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?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,总结出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。 


  这些道理不是那些砖头一样的典籍,让你要拿着放大镜,翻着《辞海》非常吃力地去参悟一辈子。


  真正的圣贤不会端着架子、板着面孔说话。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,穿越沧桑,传递到今天,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;而他们在千古之前,缄默地微笑着、注视着,看我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。




上海针刀医学网欢迎你: http://www.shxzd.com
咨询电话:021*56580511  13601951971
  •   2007/6/5 13:59:45
  •  




Powered By:上海小针刀网 v2.0 beta 1 Copyright © 2005 shxzd.com
当前风格: [蓝色视觉]  执行时间:0.48242 秒